为了“星星的孩子”融入社会

发表时间:2022-02-24 13:23

22日,记者走进莆田星青年工作坊,很快就在一阵阵笑声中感受到了欢快的氛围。自闭症青少年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学习烘焙技术,提升沟通交流技能。

星青年工作坊成立于去年7月,是莆田市首个自闭症患者技能培训中心。其主办方莆田市蓝色灯塔助残帮扶中心理事长林志樱介绍,星青年工作坊为自闭症患者争取庇护性就业条件,旨在推动他们与普通人群融合,同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目前,星青年工作坊和普通学校一样,周一到周五都上课,教授生活技能、社会规则,培养劳动就业技能,现有参加学习的自闭症青少年15名。

自闭症患者渴望入学

自闭症儿童难以融入普通教育体系,导致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家庭十分焦虑。自闭症患者教育之难,难在哪?

福州市星语学校创办于2012年7月,是全国教育系统内第一所以自闭症儿童为招生对象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办公室主任卢荟伦解释说,自闭症儿童在融入正常教育体系之前需要进行专业干预,才能具备基本的融合条件,比如掌握基本的语言、生活、学习技能。

大学教育中,特教师资培养时,一般以脑瘫、盲、聋、哑、智力障碍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培养,而自闭症对国内尚是一个全新待探索的领域。在特教学校中,收取的大部分也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残疾儿童,自闭症儿童融入有困难。

我省自闭症儿童入学情况还不能满足需求。如,福州市星语学校现有20个班级、165名学生、47位教师。莆田市在普通学校参与融合教育的自闭症儿童不足百人,一些7~14岁适龄自闭症儿童无法真正享受义务教育政策。

“我们听到了许多中大龄自闭症患者家长抱怨,如,特殊学校没有针对自闭症孩子的初高中部;个别营利性康复机构学费太昂贵,一般家庭承受不起;孩子‘散养’在家中无所事事,家长早年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取得的教育成果面临倒退等。”林志樱说。

民办机构良莠不齐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目前,全省在残联备案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有232家。

创办于2006年6月的福州市恒爱语训康复中心,是全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机构之一,也是福建省第一家考取中残联康复协会颁发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专业证书”的机构。中心面积3800余平方米,根据功能分为38间个训室,还有大型感觉统合训练室、音乐室、游戏室、精细室以及韩国12阶段课程等10余间集体教室。

恒爱语训康复中心负责人郭丹说:“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自闭症患儿的状况,有基于此,我们科学地为每一名学生设计训练计划,如今已为近3000名特殊孩子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每年都有一部分孩子康复后进入普通学校上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和自闭症家庭需求之间尚不匹配。康复机构主要围绕0~7岁自闭症儿童开展教育康复,但实际上,7岁以后以及大龄自闭症人群的干预服务需求更强烈。在师资上,康复师待遇较低,造成专业人员不稳定,影响了康复训练质量。在康复内容和方法上,部分机构没有依据自闭症患者的特点设计合理化的目标和康复内容,过于强调技能、学习能力提升,忽视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导致患者走向错误的教育康复路径。缺少监管和评估,有的康复机构运用诸如按摩、针灸、核磁、音乐、艺术、体育疗法或训练法,利用家长的焦虑,赚取高额的治疗康复费用。

公办学校试水融合教育

自闭症患者作为社会成员,不论干预到什么程度,最终都必须面对融入社会这一关。因此,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融合教育是当前自闭症家庭的突出诉求。”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是一些自闭症家庭组成的互助帮扶组织,中心理事长张秀丽介绍说,2017年6月,福建心启航家长互助会就自闭症家庭需求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高达71.4%的受访家庭表示,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形式是“开展融合教育”,在各类诉求中排名第一;“允许普校陪读”是最受家长欢迎的融合教育模式。在表达“允许普校陪读”的期望的患儿家庭中,高达83%的家庭同时提及融合教育,反映出融合教育诉求群体和允许普校陪读诉求群体高度重合。

张秀丽建议:将特教硬件建设、持双证教师比例、特殊儿童教学质量等融合教育成果纳入普通学校的考评标准;根据区域内特殊儿童的情况,按一定比例选取本市著名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试行融合教育示范点,以区域名校的示范效应带动我省融合教育的发展;开放“家长陪读”干预模式。

“目前,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自闭症儿童的义务教育,探索用‘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方式,即采用循序渐进的课程,帮助孩子逐渐回归主流。”星语学校校长杨福说,公办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创新,为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承担更多责任。

摘自:福建日报